【《沁园春 middot 长沙》优质课教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创作的一首词,写于1925年秋,当时他正领导湖南农民运动。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具体内容 |
知识与能力 | 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色;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词。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革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内容 | 说明 |
教学重点 | 1. 理解词中“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象征意义; 2. 分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层含义。 |
教学难点 | 1. 把握词中“独立寒秋”所体现的诗人形象; 2. 理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所表达的历史使命感。 |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展示湘江秋景图片,播放相关朗诵音频 | 观察图片,聆听朗诵,感受氛围 |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
初读感知 | 整体感知词的内容 | 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纠正字音 |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 培养语感,熟悉文本 |
品读赏析 | 分析语言与意象 | 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讲解修辞手法 |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拓展延伸 | 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 结合时代背景,讲解毛泽东的革命理想 | 思考并分享个人感悟 | 增强历史责任感 |
课堂小结 | 回顾重点内容 | 总结词的主题与情感 | 复述主要内容 | 巩固所学知识 |
布置作业 | 巩固学习成果 | 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短文 | 完成作业,提交反馈 | 提升表达能力 |
四、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分析词中“风华正茂”等词语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引导。此外,在拓展环节中,可以引入更多现代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五、板书设计
```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上片】秋景描写
- 湘江、万类、百舸争流
- 霜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下片】抒情议论
- 独立寒秋,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主题:热爱祖国、革命豪情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沁园春·长沙》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更深刻体会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革命情怀和豪迈气概,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古典诗词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