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是什么】“颔联”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结构术语,尤其在律诗和绝句中经常出现。它指的是诗中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的两句,通常位于诗的中间部分。了解“颔联”的含义及其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一、
在传统格律诗中,诗句按照一定的格式排列,如五言或七言。其中,“颔联”一般出现在第二联,即诗的中间部分,是全诗中最讲究对仗和韵律的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内容上的衔接作用,还具有增强诗意、提升艺术效果的功能。
“颔联”与“颈联”并列,是律诗中最重要的两个对仗联句。虽然“颔联”和“颈联”都要求对仗工整,但“颔联”更侧重于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而“颈联”则更强调逻辑和结构的严密性。
二、表格对比说明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定义 | 颔联是律诗中第二联,通常为对仗工整的两句,位于诗的中间部分。 |
| 出现位置 | 一般位于诗的第二联,处于首联和颈联之间。 |
| 对仗要求 | 要求词性相对、结构对称、平仄协调,是全诗对仗最严谨的部分之一。 |
| 作用 | 增强诗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承载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使诗意更加丰富。 |
| 与颈联关系 | 颔联与颈联共同构成律诗的主体部分,二者在结构上相辅相成,形成完整诗意。 |
| 举例 |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颔联) |
三、结语
“颔联”作为古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精雕细琢和对意境的深刻追求。理解“颔联”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品味古典诗词的艺术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