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定更天是几点古代定更天是什么时候】在古代,人们为了更好地安排日常生活和作息,制定了较为系统的更点制度。其中,“定更天”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常用于夜间报时和生活节奏的划分。那么,“古代定更天是几点?古代定更天是什么时候?”下面将从历史背景、时间划分以及相关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定更天的基本含义
“定更天”指的是古代夜间报更的时间点,通常是在夜晚开始的时候,即黄昏之后、入夜之前。它标志着一天的结束和夜晚生活的开始。古人通过敲更声来通知人们时间的变化,这种制度被称为“打更”。
二、古代更点制度简介
古代的更点制度一般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为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 更次 | 时间段(大致) | 名称 | 备注 |
| 一更 | 19:00 - 21:00 | 定更天 | 夜晚开始,灯火初上 |
| 二更 | 21:00 - 23:00 | 二更 | 人多休息,街巷渐静 |
| 三更 | 23:00 - 1:00 | 三更 | 深夜,寂静之时 |
| 四更 | 1:00 - 3:00 | 四更 | 黎明前,最冷之时 |
| 五更 | 3:00 - 5:00 | 五更 | 拂晓,天将亮,准备早起 |
> 注: 不同地区和朝代略有差异,但大体上遵循这个时间框架。
三、定更天的具体时间
根据上述更点制度,“定更天”通常是指晚上7点到9点之间,也就是一更开始的时间。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暗,人们开始收工回家,准备休息。
在一些地方,定更天也被称为“黄昏”,是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点。因此,定更天不仅是时间上的一个节点,也是生活节奏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文化与习俗中的定更天
在古代文学、戏曲和民间传说中,“定更天”常被用来营造一种神秘、静谧的氛围。例如:
- 在《红楼梦》中,常常提到“一更已过”,说明故事发生在夜晚。
- 在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等,定更天往往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之一。
- “打更人”则是古代负责报时和维护治安的人员,他们会在定更天开始巡逻,提醒居民注意安全。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古代定更天是几点”可以理解为晚上7点至9点之间,即一更开始的时间。它标志着夜晚的开始,是古代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通过了解定更天的概念和时间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节奏和文化传统。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定更天含义 | 夜晚开始的报时点,标志着一天结束 |
| 时间范围 | 约19:00 - 21:00(一更开始) |
| 更点制度 |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
| 文化意义 | 生活节奏标志,文学与民俗常用 |
| 打更人 | 负责报时和治安的人员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对“古代定更天是几点 古代定更天是什么时候”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古代时间制度,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