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不周意思】“供养不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对长辈或上级的照顾不够周到,或者在生活、精神等方面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怀和尊重。这个词语多用于家庭伦理或职场礼仪中,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道德评判。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供养不周 |
| 拼音 | gòng yǎng bù zhōu |
| 基本释义 | 对长辈或上级的照顾不够周到,缺乏应有的关心和体贴。 |
| 使用场景 | 家庭、职场、社会关系中,用于表达对他人照顾不足的歉意或批评。 |
| 情感色彩 | 带有负面情感,通常用于自责或指责他人。 |
| 近义词 | 照顾不周、赡养不力、关心不足 |
| 反义词 | 养育有方、孝敬有加、悉心照料 |
二、用法与例句
1. 自责用法
- 我工作繁忙,家中老人身体欠佳,实属供养不周,深感愧疚。
- 作为子女,我未能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是供养不周的表现。
2. 指责用法
- 他对下属关心不够,常常忽视他们的需求,简直是供养不周。
- 企业对员工的福利保障不到位,也是供养不周的一种体现。
三、文化背景
“供养”一词源于古代对长辈的赡养义务,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顾。“不周”则表示不够全面、不到位。因此,“供养不周”不仅是物质上的不足,也包括精神上的忽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重要的伦理准则,若子女未能做到“供养周全”,便会被认为是失德之举。现代社会虽更注重个人自由,但这一成语仍广泛用于表达对亲情、责任的重视。
四、常见误区
- 误以为仅指经济供养:其实“供养”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情感陪伴、生活照顾等。
- 误用于非亲属关系:虽然可用于职场,但更多用于家庭内部,如父子、母子之间。
- 误用为中性词:该词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不宜随意使用,否则可能引起误解。
五、结语
“供养不周”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反映了传统伦理观念中对家庭责任和人际关系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供养周全”,以维护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