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奥斯卡金像奖(Academy Awards)自1956年起设立“最佳外语片”(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奖项,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表现卓越的非英语电影。该奖项不仅推动了国际电影的交流与传播,也让更多观众关注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艺术表达。
以下是截至2024年,历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获奖影片及其国家、导演和年份的整理总结:
年份 | 获奖影片 | 国家 | 导演 |
1956 | 《偷自行车的人》(La Strada) | 意大利 | 费德里科·费里尼 |
1957 | 《广岛之恋》(Hiroshima Mon Amour) | 法国 | 阿伦·雷乃 |
1958 | 《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 | 瑞典 | 英格玛·伯格曼 |
1959 | 《红男爵》(Der rote Baron) | 德国 | 威廉·惠勒 |
1960 | 《八部半》(8½) | 意大利 | 费德里科·费里尼 |
1961 | 《一个都不能少》(The 400 Blows) | 法国 | 弗朗索瓦·特吕弗 |
1962 | 《柏林苍穹下》(Wings of Desire) | 德国 | 文森特·明奈利 |
1963 | 《放大》(Blow-Up) | 英国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1964 |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Last Year at Marienbad) | 法国 | 阿兰·雷乃 |
1965 | 《罗马》(Roma) | 墨西哥 | 埃尔维斯·帕克 |
1966 | 《日以继夜》(Day for Night) | 法国 | 弗朗索瓦·特吕弗 |
1967 | 《东京物语》(Tokyo Story) | 日本 | 小津安二郎 |
1968 | 《爱情是狗娘》(Love Is a Dog from Hell) | 巴西 | 贾梅·布希 |
1969 | 《铁人》(The Iron Giant) | 南非 | 约翰·卡萨维蒂斯 |
1970 | 《小丑》(The Joker) | 西班牙 |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
1971 | 《黑帮暴徒》(The Godfather) | 美国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1972 | 《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 | 美国 | 迈克·尼科尔斯 |
1973 | 《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 | 美国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1974 | 《教父3》(The Godfather Part III) | 美国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1975 |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 美国 | 马丁·斯科塞斯 |
1976 | 《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 | 美国 | 马丁·斯科塞斯 |
1977 | 《星球大战: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 | 美国 | 乔治·卢卡斯 |
1978 |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 美国 | 雷德利·斯科特 |
1979 | 《教父3》(The Godfather Part III) | 美国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1980 |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 美国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1981 | 《闪灵》(The Shining) | 美国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1982 | 《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 | 美国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1983 | 《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Star Wars: Episode V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 美国 | 理查德·唐纳 |
1984 |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 | 美国 | 罗伯特·泽米吉斯 |
1985 | 《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 美国 | 斯坦利·多南 |
1986 |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 美国 | 米克·杰克逊 |
1987 |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 美国 | 雷德利·斯科特 |
1988 | 《回到未来2》(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 | 美国 | 罗伯特·泽米吉斯 |
1989 | 《回到未来3》(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 美国 | 罗伯特·泽米吉斯 |
1990 | 《低俗小说》(Pulp Fiction) | 美国 | 昆汀·塔伦蒂诺 |
1991 |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美国 | 弗兰克·德拉邦特 |
1992 |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 美国 | 罗伯特·泽米吉斯 |
1993 |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 美国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1994 | 《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 The Professional) | 法国 | 吕克·贝松 |
1995 |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 美国 | 罗伯特·泽米吉斯 |
1996 | 《泰坦尼克号》(Titanic) | 美国 | 詹姆斯·卡梅隆 |
1997 |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 美国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1998 |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 美国 | 大卫·芬奇 |
1999 | 《黑客帝国》(The Matrix) | 美国 | 沃卓斯基兄弟 |
2000 | 《指环王:护戒使者》(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 新西兰/美国 | 彼得·杰克逊 |
2001 | 《指环王: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 新西兰/美国 | 彼得·杰克逊 |
2002 | 《指环王: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 新西兰/美国 | 彼得·杰克逊 |
2003 |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 英国/美国 | 克里斯·哥伦布 |
2004 | 《哈利·波特与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 英国/美国 | 阿方索·卡隆 |
2005 |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 英国/美国 | 阿方索·卡隆 |
2006 |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 英国/美国 | 迈克尔·纽顿 |
2007 |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 英国/美国 | 大卫·叶茨 |
2008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 英国/美国 | 大卫·叶茨 |
2009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 英国/美国 | 大卫·叶茨 |
2010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 英国/美国 | 大卫·叶茨 |
2011 | 《盗梦空间》(Inception) | 美国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2012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 加拿大/美国 | 李安 |
2013 |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 美国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2014 | 《鸟人》(Birdman) | 美国 | 阿利安卓·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
2015 | 《聚焦》(Spotlight) | 美国 | 汤姆·麦卡锡 |
2016 | 《月球》(Luna) | 美国 | 阿里·阿巴西 |
2017 | 《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 美国 | 肯尼斯·洛纳根 |
2018 | 《罗马》(Roma) | 墨西哥 | 阿方索·卡隆 |
2019 | 《寄生虫》(Parasite) | 韩国 | 奉俊昊 |
2020 | 《健听女孩》(CODA) | 美国 | 夏安·海德 |
2021 | 《驾驶我的车》(Drive My Car) | 日本 | 是枝裕和 |
2022 | 《健听女孩》(CODA) | 美国 | 亚当·麦凯 |
2023 | 《坠落的审判》(Anatomy of a Fall) | 法国 | 让-皮埃尔·达内 & 让·马克·瓦雷 |
2024 | 《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 | 爱尔兰/英国 | 理查德·柯蒂斯 |
从这份列表可以看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不仅是对电影艺术的认可,也反映了全球电影文化的多样性与影响力。许多获奖作品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研究,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