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什么意思】“鸟尽弓藏”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典故,常用来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人或工具抛弃、不再使用。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忘恩负义、功成不赏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鸟尽弓藏 |
拼音 | niǎo jìn gōng cáng |
出处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含义 | 比喻事情成功后,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或工具抛弃。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对有功之臣的背弃行为,也可用于形容事物在完成任务后被废弃。 |
近义词 | 功成身退、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
反义词 | 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善始善终 |
二、出处与典故
“鸟尽弓藏”最早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吴国战败后,忍辱负重,最终复国成功。他为了巩固权力,对曾经帮助他复国的功臣如范蠡、文种等人逐渐产生了猜忌。最终,文种被赐死,而范蠡则选择隐退。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了“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话,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感慨。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鸟尽弓藏”常被用来形容一些企业或组织在达到目标后,对员工或合作伙伴进行裁员、解聘等行为。例如:
- 公司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将参与项目的员工辞退。
- 厂家在产品推广结束后,停止对代理商的支持。
这些行为虽然可能出于实际利益考虑,但往往被视为缺乏诚信和责任感的表现。
四、总结
“鸟尽弓藏”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应忽视曾经的帮助者,也不应因一时得利而忘本。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感恩与回馈,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成功后抛弃帮助过自己的人或工具 |
出处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使用场景 | 批评忘恩负义、功成不赏的行为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珍惜合作与信任,避免短视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