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意思是什么】“得陇望蜀”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历史典故,常用来形容人在得到一个东西之后,还想要另一个,贪心不足,得寸进尺。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形象的比喻意义,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普遍心理。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陇望蜀 |
拼音 | dé lǒng wàng shǔ |
出处 |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 |
释义 | 比喻得到了一个东西,还想要另一个,贪心不足。 |
近义词 | 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
反义词 | 知足常乐、安分守己、知足常乐 |
二、成语来源
“得陇望蜀”最早出自《后汉书·岑彭传》。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大将岑彭在平定陇地(今甘肃一带)之后,又想继续进攻蜀地(今四川一带)。皇帝刘秀对此感到担忧,认为他志向太大,容易招致祸患。后来,这句话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得寸进尺、贪心不足的行为。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例子 |
工作场合 | 他在升职后又要求加薪,真是得陇望蜀。 |
日常生活 | 她已经有一辆汽车了,还想买一辆,简直是得陇望蜀。 |
政治领域 | 领导者如果一味扩张,不注意平衡,就会被指责为得陇望蜀。 |
四、文化内涵
“得陇望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提醒人们要懂得满足,不要因为眼前的成就而迷失方向。在古代,这种思想与道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理念相契合。
五、总结
“得陇望蜀”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批评那些贪心不足、得寸进尺的人。它的历史渊源深厚,语言形象生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认识人性中的弱点,从而在生活中保持理智和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