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求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求”是一个常见的动词,常用于表达“请求、寻求、追求”的意思。许多成语中也包含了“求”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求”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求”字在成语中通常表示一种主动的行为或心理状态,如“求知若渴”、“求全责备”等。这些成语有的表达了积极进取的态度,有的则反映了消极的情绪或行为方式。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二、带“求”字的常见成语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求之不得 | 非常想要某物或某事,非常渴望 | 《诗经·周南》 |
求全责备 | 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 《汉书·王莽传》 |
求贤若渴 | 像口渴一样迫切地寻求有才德的人 | 《后汉书·王符传》 |
求同存异 | 寻求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
求田问舍 | 指只关心个人利益,不关心国家大事 | 《三国志·陈登传》 |
求神拜佛 | 指遇到困难时向神灵祈求保佑 | 民间俗语 |
求知若渴 | 对知识极度渴望 | 《论语·子张》 |
求仁得仁 | 追求仁德,最终得到了仁德 | 《论语·卫灵公》 |
求生不得 | 生活困苦,无法维持生命 | 《史记·项羽本纪》 |
求马于唐 | 比喻寻找人才或事物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 《韩非子·外储说》 |
三、结语
以上列举的成语中,“求”字出现的频率较高,且意义多样,既有积极的追求,也有消极的执念。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丰富性。建议在日常学习和使用中多加积累,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