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重要人物传记,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重要人物——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等经典事件,展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与廉颇的勇猛忠诚,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的高尚精神。
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廉颇的功绩与地位:廉颇是赵国名将,屡建战功,深受赵王器重。
2. 蔺相如的崛起: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因出使秦国完成“完璧归赵”的任务而受到赵王赏识。
3. 渑池之会:蔺相如在秦王面前维护赵国尊严,展现智慧与胆识。
4. 将相和:廉颇因不满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多次挑衅,最终被蔺相如以国家大义感化,二人和好,共同辅佐赵国。
文章通过这些事件,刻画了两位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
赵惠文王时,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 在赵惠文王时期,蔺相如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 |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以十五城请易璧。 |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用十五座城来换取和氏璧。 |
相如奉璧西入秦。 |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到秦国。 |
秦王不怿,曰:“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秦乎?” | 秦王不高兴地说:“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让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玉璧而得罪秦国呢?” |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于是蔺相如上前献上瓦盆,顺势跪下请求秦王。 |
乃谢罪,为寿,左右皆呼万岁。 | 于是秦王道歉,敬酒,左右都喊“万岁”。 |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相如奉璧西入秦。 | 于是赵王斋戒五天,派蔺相如带着玉璧西行到秦国。 |
既至秦,秦王不悦,曰:“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到了秦国后,秦王不高兴,说:“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弹瑟吧。” |
相如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赵王新即位,君之贵宠,于赵久矣。” | 蔺相如说:“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您又受到赵王的宠信,所以燕王想要与您结交。现在赵王刚即位,您的尊贵和受宠,在赵国已经很久了。” |
于是,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于是,廉颇听到后,脱去上衣,背着荆条,通过宾客到蔺相如门前请罪。 |
于是,相如廷见廉颇,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于是,蔺相如在朝廷上接见廉颇,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仇恨放在后面。” |
三、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仅是一部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气节的文学作品。蔺相如以智取胜,廉颇以勇立身,两人虽有矛盾,但最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现“将相和”,成为千古佳话。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骨,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处世之道。
如需进一步了解《史记》中的其他篇章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