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的意思词语怙恶不悛的意思】“怙恶不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继续作恶。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正式或文学语境中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警示意义。
一、成语含义总结
怙恶不悛出自《左传》,原意是“坚持作恶而不悔改”。其中,“怙”指依靠、凭借;“恶”指坏事、罪恶;“悛”指悔改。合起来就是:依靠自己的恶行,不肯悔改。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明知自己行为错误,却依然执迷不悟、继续为非作歹的人。常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二、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怙恶不悛 | 坚持作恶而不悔改。 |
| 怙 | 依靠、凭借。 |
| 恶 | 罪恶、坏事。 |
| 悛 | 悔改、改正。 |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怙恶不悛”一般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常作谓语或定语,表示对某人行为的负面评价。
例句:
1. 他屡次违法,始终怙恶不悛,最终被依法惩处。
2. 这个罪犯怙恶不悛,根本无心悔改。
3. 对于怙恶不悛之人,法律必须严惩不贷。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顽固不化、死不悔改、执迷不悟 |
| 反义词 | 改过自新、痛改前非、洗心革面 |
五、成语来源
“怙恶不悛”最早见于《左传·隐公三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故曰:‘怙恶不悛,自取灭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只凭勇气而不讲道义,就会成为乱臣贼子;如果是小人,则会沦为强盗。因此,坚持作恶而不悔改,最终只会自取灭亡。
六、适用场景
- 批评他人不思悔改的行为;
- 描述某些人长期犯罪、屡教不改;
- 在历史、法律、道德教育等场合中使用。
七、总结
“怙恶不悛”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的是对错误行为的坚持与不悔改。它不仅体现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也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善恶分明的价值判断。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知错就改,不要走上不可挽回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