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友弟恭出处于哪里】“兄友弟恭”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的关系。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出处和含义。本文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出处
“兄友弟恭”最早见于《论语·学而》篇。原文如下:
>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其中,“出则悌”中的“悌”字,指的是弟弟对兄长的敬重与顺从,而“兄友”则是指兄长对弟弟的爱护与关怀。后人将“兄友”与“弟恭”组合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兄弟之间的和睦关系。
不过,在后来的文献中,“兄友弟恭”也常被引用为独立的成语,如《汉书·东方朔传》中有“兄友弟恭,家道和顺”的说法,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
二、成语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兄友弟恭 |
| 拼音 | xiōng yǒu dì gōng |
| 含义 | 形容兄弟之间互相友爱、尊敬,关系和睦。 |
| 出处 | 《论语·学而》、《汉书·东方朔传》等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可用于赞美兄弟情深。 |
| 近义词 | 手足情深、兄弟同心、和睦相处 |
| 反义词 | 兄弟阋墙、反目成仇 |
三、成语用法示例
1. 家庭场景:
- 他家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真正做到了“兄友弟恭”。
2. 文学作品:
- 在古代小说中,常常用“兄友弟恭”来形容家族内部的和睦景象。
3. 现代语境:
- 虽然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但“兄友弟恭”依然是人们推崇的家庭美德之一。
四、文化意义
“兄友弟恭”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的重要体现。它强调的是亲情中的责任与关爱,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孝悌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在今天,尽管社会结构和家庭模式发生了变化,但“兄友弟恭”所传达的兄弟情谊与相互尊重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五、总结
“兄友弟恭”源于古代经典,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兄弟关系的重要表达。它不仅是家庭和睦的象征,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了解其出处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 成语 | 出处 | 含义 | 文化意义 |
| 兄友弟恭 | 《论语·学而》、《汉书·东方朔传》 | 兄弟之间友爱、尊敬 | 体现儒家伦理,强调家庭和谐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兄友弟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