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关于旱魃为虐典故

2025-10-26 22:15:01

问题描述:

关于旱魃为虐典故,快急死了,求正确答案快出现!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6 22:15:01

关于旱魃为虐典故】“旱魃为虐”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与文献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严重的干旱灾害。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和《尚书》,后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被广泛引用,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典故来源

“旱魃”原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妖怪,是一种造成干旱的神灵。据《山海经》记载,旱魃是黄帝的女儿,因触犯天规被贬至人间,其出现时会导致大旱。因此,“旱魃为虐”便成为描述严重干旱、天灾频发的象征。

在《诗经·大雅·云汉》中也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旱灾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到了《尚书·洪范》中,也提到“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暗示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旱魃”则代表了不可控的自然灾害。

二、文化内涵

“旱魃为虐”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天命的思考。在古代社会,干旱被视为上天对人间的惩罚或警示,人们常通过祭祀、祈雨等方式来应对旱灾。这种思想反映了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此外,这一典故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借以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统治者治理能力的批评。例如,在唐宋诗词中,诗人常用“旱魃为虐”来形容战乱、饥荒等社会动荡时期的情景。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旱魃为虐”虽不再作为宗教或迷信用语,但仍常用于比喻极端干旱或资源匮乏的情况。它不仅可用于描述自然环境问题,也可用于隐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干旱”状态。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诗经》、《尚书》、《山海经》等古代文献
含义 形容严重的干旱灾害,象征天灾或社会动荡
文化意义 反映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现代用法 比喻资源匮乏、环境恶化或社会问题
延伸含义 可引申为对民生苦难的关注,或对治理能力的反思

综上所述,“旱魃为虐”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自然与社会关系深刻思考的体现。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世界观,并从中获得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