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鹈鴂的汉语大词典】“鹈鴂”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在《汉语大词典》中,“鹈鴂”有其特定的含义与用法,反映了古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对“鹈鴂”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总结与整理。
一、词语解释
“鹈鴂”是古代对一种水鸟的称呼,具体指“鹈鹕”或“鹈”,有时也用于泛指类似水鸟的动物。在古文中,它常被用来象征某种情感或意境,如哀愁、孤独等。此外,“鹈鴂”在某些语境中还被引申为“啼血”的象征,寓意悲鸣、哀伤。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 文献/作者 | 用法说明 |
| 《诗经·小雅·小弁》 | 佚名 |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此处虽未直接出现“鹈鴂”,但“鸣蜩”与“鹈鴂”在古代常被联系在一起,用于表达哀怨之情。 |
| 《楚辞·九章·思美人》 | 屈原 |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虽未直接提及“鹈鴂”,但屈原作品中常用禽鸟意象表达内心情感,与“鹈鴂”的象征意义相近。 |
| 《汉书·东方朔传》 | 班固 | “夫以王父之尊,而欲从匹夫之礼,此非所以重国也。” 此处未直接使用“鹈鴂”,但古代文人常借鸟类寄托情感,与“鹈鴂”的使用背景相似。 |
| 《唐诗三百首》 | 多位诗人 | 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中偶见“鹈鹕”字样,与“鹈鴂”同义或近义。 |
三、词义演变
| 时期 | 词义 | 使用特点 |
| 先秦 | 指一种水鸟,多栖息于水边,叫声哀婉 | 常用于诗歌中表达悲情或孤寂 |
| 汉代 | 逐渐演变为象征哀愁、离别之意 | 在辞赋中多用于抒发个人情感 |
| 唐宋 | 与“鹈鹕”通用,亦可用于描写自然景象 | 文人常借此营造凄清意境 |
| 明清 | 仍保留其文学色彩,较少用于日常口语 | 多见于古籍、诗词、笔记小说中 |
四、相关词语对比
| 词语 | 含义 | 与“鹈鴂”的关系 |
| 鹈鹕 | 一种大型水鸟,常成群栖息于水域 | 与“鹈鴂”意义相近,常互换使用 |
| 鹤 | 一种高洁的鸟类,象征长寿与祥瑞 | 与“鹈鴂”不同,多用于正面意象 |
| 鸠 | 一种常见的鸟类,常用于比喻婚姻或忠诚 | 与“鹈鴂”无直接关联,但同样用于文学意象 |
五、总结
“鹈鴂”作为《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一个生僻词汇,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水鸟的名称,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哀愁、孤独、离别等复杂情绪。虽然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学、语言演变及文化象征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鹈鴂”一词虽不常见,但其在历史文献中的运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情感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