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屈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含有“屈”字,这些成语大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行为或处境。它们有的表示委屈、压抑,有的则表达不屈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屈”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了简要说明。
一、总结
“屈”在成语中常用于表达受压迫、被委屈、不屈服等意思。根据语义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表达委屈、受压:如“忍辱负重”、“屈打成招”。
2. 表现不屈精神:如“百折不挠”、“宁死不屈”。
3. 形容人性格软弱:如“卑躬屈膝”、“低眉顺眼”。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人格、意志和道德的重视。
二、常见带“屈”字的成语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类型 |
忍辱负重 | 忍受耻辱,承担重任 | 表现坚韧 |
屈打成招 | 用刑逼供,使无辜者认罪 | 表达冤屈 |
百折不挠 | 受到多次挫折也不退缩 | 表现不屈精神 |
宁死不屈 | 宁愿死也不肯屈服 | 表现气节 |
卑躬屈膝 | 形容没有骨气,讨好奉承 | 表示软弱 |
委曲求全 | 为了保全大局而暂时委屈自己 | 表达妥协 |
屈指可数 | 数起来非常少 | 表示数量少 |
俯首帖耳 | 形容非常驯服,不敢反抗 | 表示服从 |
高山仰止 | 表达对高尚品德的敬仰 | 表达尊敬 |
不屈不挠 | 坚强不屈,永不放弃 | 表现毅力 |
三、结语
“屈”字在成语中的使用极为广泛,既体现了古人对人性、道德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力。无论是“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还是“委曲求全”的处世智慧,都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细细品味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