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的来历】“黑色星期五”这一说法最早源于美国,原本是指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是圣诞节购物季的开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色星期五”不仅成为商家促销的重要节点,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它象征着消费狂欢,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过度消费、经济压力和社会价值观的讨论。
一、
“黑色星期五”最初指的是19世纪末期,美国股市在1869年9月24日(星期五)因黄金投机失败而导致市场崩盘,造成大量投资者破产,因此被称为“黑色星期五”。但现代意义上的“黑色星期五”则起源于20世纪中期,特别是1950年代以后,随着圣诞节购物季的兴起,这一天逐渐成为商家打折促销的高峰。
如今,“黑色星期五”不仅是零售业的销售高峰,也是全球消费者抢购商品的日子,尤其是在美国,许多商店从午夜开始营业,吸引大量顾客排队抢购。此外,网络购物的兴起也让“黑色星期五”不再局限于实体店,线上平台也开始参与促销活动。
尽管“黑色星期五”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也引发了对消费主义、环保问题以及社会心理健康的关注。一些人开始反思这种过度消费的行为,倡导理性购物和可持续消费理念。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黑色星期五 |
| 起源时间 | 19世纪末(1869年);现代概念起源于20世纪中叶 |
| 原始含义 | 指1869年9月24日(星期五)的股市崩盘事件 |
| 现代意义 | 圣诞节购物季的开端,商家大规模促销日 |
| 主要国家 | 美国为主,后扩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
| 促销形式 | 实体店打折、限时抢购、线上促销等 |
| 时间 |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 |
| 影响 | 带动零售业销售额增长,引发消费主义讨论 |
| 相关活动 | “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等衍生节日 |
| 争议点 | 过度消费、环保问题、社会心理健康 |
通过了解“黑色星期五”的来历,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这一现象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同时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消费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