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不爽解释及出处】“毫厘不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做事非常精确、细致,没有任何差错。它强调的是细节上的精准和严谨,适用于描述技术操作、数据分析、工艺制作等方面。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毫厘 | 极小的单位,比喻极细微的差别。 |
| 不爽 | 没有差错、没有偏差。 |
| 整体含义 | 形容做事精确、细致,没有任何差错或偏差。 |
二、成语出处
| 出处 | 内容 |
| 《后汉书·王符传》 | “其言也信,其行也果,其心也正,其志也坚,毫厘不爽,百世可知。” |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明于事理,毫厘不爽,天下莫不称善。” |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毫厘不爽”最早用于描述人品端正、言行一致、做事精准,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事物精确无误的成语。
三、用法与示例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 技术操作 | 这台仪器测量数据毫厘不爽,误差几乎为零。 |
| 工艺制作 | 这件瓷器的烧制过程毫厘不爽,堪称完美。 |
| 数据分析 | 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毫厘不爽,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一丝不苟、分毫不差、精确无误 |
| 反义词 | 毫无头绪、粗心大意、马马虎虎 |
五、总结
“毫厘不爽”是一个强调细节准确性的成语,常见于描述技术、工艺、分析等需要高度精确的领域。其出自古代典籍,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在日常使用中,恰当运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