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的作者汉书简介】《汉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也是“二十四史”之一。它不仅记录了西汉时期的历史,还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作者、成书背景、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作者简介
《汉书》的作者是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班彪是东汉初年的史学家,曾撰写《后传》六十五篇,为《汉书》的编纂奠定了基础。班固继承父志,历时二十余年完成《汉书》,成为东汉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
班固在创作《汉书》时,采用了与《史记》不同的体例,更加注重礼制、典章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系统性整理,使全书更具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成书背景
《汉书》成书于东汉时期,正值国家统一、文化复兴之际。班固生活在东汉明帝、章帝时期,当时朝廷重视文教,鼓励学术研究。班固在太史令任内,得以接触大量官方文献资料,为编写《汉书》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班固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影响,但在体例上进行了调整,如取消《史记》中的“世家”部分,改为“列传”,并增加了“表”和“志”的内容,使得全书结构更加严谨。
三、内容概述
《汉书》共100篇,分为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计约75万字。其中:
- 本纪:记载皇帝的生平事迹,共12篇。
- 表:以表格形式列出重要人物、事件及时间顺序,共8篇。
- 志:记录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内容,共10篇。
- 列传:记录各类人物的事迹,共70篇。
《汉书》主要记载了西汉从高祖刘邦至王莽新朝灭亡的140多年历史,是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
四、《汉书》的特点
| 特点 | 内容说明 |
| 系统性强 | 结构严谨,分类明确,便于查阅 |
| 注重礼制 | 强调礼法制度,反映儒家思想 |
| 历史评价 | 对人物和事件有独立见解,具有批判精神 |
| 文学价值 | 语言典雅,叙事流畅,具有较高文学成就 |
五、总结
《汉书》作为一部重要的正史著作,不仅在史学上有极高的地位,也在文学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班固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完成了这部巨著,为后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书名 | 汉书 |
| 作者 | 班固 |
| 成书年代 | 东汉时期(公元1世纪) |
| 体例 | 本纪、表、志、列传 |
| 字数 | 约75万字 |
| 记载范围 | 西汉高祖至王莽新朝 |
| 特点 | 系统性强、注重礼制、文学价值高 |
| 影响 | 后世史书的典范,影响深远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汉书》及其作者班固的贡献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