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语的含义】“同日而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两个事物或人之间在性质、地位、成就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不能相提并论。该成语多用于否定句中,强调两者不可等量齐观。
一、成语释义
词义:
“同日而语”字面意思是“把不同日期的事情放在一起谈论”,引申为将性质、程度、价值相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
出处:
出自《战国策·赵策四》:“夫破秦,皆将军之功也;今国事未定,何以待之?若与秦战,虽百战百胜,亦不足为奇;若不战而降,岂可同日而语哉?”后世多用此意。
用法:
通常用于否定句中,表示“不能相提并论”。
近义词: 不可同日而语、不可相提并论、天差地别
反义词: 毫无差别、不分伯仲、平分秋色
二、常见误用与辨析
| 项目 | 内容 |
| 正确用法 | 他取得的成绩和他父亲当年的成就,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
| 错误用法 | 他们的表现同日而语,差距非常大。(应改为“不可同日而语”) |
| 常见混淆 | “同日而语”与“相提并论”意思相近,但“同日而语”更强调时间或层次上的差距,语气更强。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学术评价 | 这项研究成果与十年前的研究成果不可同日而语。 |
| 工作表现 | 他的工作态度与同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
| 成就对比 | 她的成就与前辈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
四、总结
“同日而语”是一个具有较强否定意味的成语,用于强调两个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比较。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否定语境,并避免误用为肯定句。掌握其准确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 成语 | 同日而语 |
| 含义 | 不能相提并论,强调差距大 |
| 出处 | 《战国策·赵策四》 |
| 用法 | 多用于否定句 |
| 近义词 | 不可相提并论、天差地别 |
| 反义词 | 平分秋色、不分伯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