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快婿是什么典故】“东床快婿”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婿才华出众、品貌兼优。这个典故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典故来源
“东床快婿”出自《世说新语·雅量》。故事讲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他年轻时就以才学和书法闻名。当时,会稽太守王导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他的女儿也颇有才情。王导想为女儿挑选一位如意郎君,于是邀请了许多士族子弟前来相看。
在众多的青年才俊中,王羲之并不出众,但他却坐在东边的床上(即“东床”)坦然自若,毫不拘谨。王导见他气度不凡,便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最终将女儿许配给他。
从此,“东床快婿”便成为对优秀女婿的美称。
二、总结与解析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世说新语·雅量》 |
主要人物 | 王羲之、王导、王导之女 |
故事背景 | 东晋时期,士族婚姻讲究门第与才华 |
成语含义 | 指才华出众、品貌兼优的女婿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有才德之人婚姻的赞赏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称赞或调侃某人是“好女婿” |
三、延伸理解
“东床快婿”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中人才与品德的重视。王羲之后来成为书法大家,被尊为“书圣”,这也印证了“东床快婿”所蕴含的“才德兼备”的理想标准。
在现代,“东床快婿”虽然不再局限于婚姻场合,但依然常用于形容那些既有能力又受人尊敬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东床快婿”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以参考《世说新语》及其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