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是什么意思】“伯仲”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来形容兄弟之间的排行或事物之间的比较。它源自古代对兄弟长幼顺序的称呼,后来引申为对事物之间优劣、高低的评价。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来源 | 用法 |
伯仲 | 原指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后引申为事物之间的比较 | 《周礼》《左传》等古籍 | 多用于比喻事物之间的优劣、先后 |
二、详细解释
1. 本义:兄弟排行
- “伯”是老大,“仲”是老二。
- 在古代,兄弟按“伯、仲、叔、季”的顺序排行,如“伯牙”“仲由”。
2. 引申义:比较优劣
- 用于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差异,强调谁更优、谁更次。
- 如:“他俩实力相当,难分伯仲。”
3. 文化含义
- 在文学作品中,“伯仲”常用于表达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带有尊重与比较的意味。
- 如:“王羲之书法,古今无双,后人难以望其项背,可谓伯仲之间。”
三、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 解释 |
两人棋艺相当,难分伯仲 | 表示两人的水平不相上下 |
这部电影在同类作品中堪称伯仲 | 指这部电影在同类中表现突出 |
他与哥哥相比,略逊一筹 | 强调两人之间的差距 |
四、总结
“伯仲”最初是表示兄弟排行的词,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对事物进行比较的表达方式。它不仅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也常用于文学、艺术、学术等领域,表示某种层次上的对比。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以准确传达意思。
结语:
“伯仲”虽简单,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文中一个极具表现力的词汇。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精准地表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