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鸿门宴多义词】在《鸿门宴》这篇经典的历史散文中,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楚汉相争时期的政治风云和人物性格。其中,许多词语具有多义性,既体现了古汉语的丰富性,也增加了文章的理解难度。本文将对《鸿门宴》中的多义词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不同含义及例句。
一、多义词总结
1. “谢”
- 含义一:感谢。如“沛公曰:‘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王,言沛公不敢背德,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项王乃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谢”为感谢)
- 含义二:道歉。如“因击沛公于坐,不胜杯杓,因留沛公与饮。……樊哙从良坐。……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 “幸”
- 含义一:幸运。如“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为幸运)
- 含义二:宠幸。如“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礼于前。”(“幸”有时可引申为受到宠爱)
3. “举”
- 含义一:举起。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举”为动作)
- 含义二:全、都。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虽非本篇,但“举”常见用法)
4. “辞”
- 含义一:推辞。如“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辞”为推辞)
- 含义二:言辞。如“辞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 “若”
- 含义一:像。如“若属皆且为所虏!”(“若”为“你们”之意)
- 含义二:如果。如“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6. “亡”
- 含义一:逃亡。如“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亡”为逃跑)
- 含义二:丢失。如“亡羊补牢,犹未迟也。”(虽非本篇,但“亡”常用意)
7. “顾”
- 含义一:回头。如“顾笑谓沛公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顾”为回头看)
- 含义二:只是。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8. “为”
- 含义一:是。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含义二:做。如“为击破沛公军。”
二、多义词汇总表
多义词 | 含义一 | 例句 | 含义二 | 例句 |
谢 | 感谢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道歉 |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
幸 | 幸运 |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宠幸 | 愿大王少假借之 |
举 | 举起 | 项王按剑而跽曰 | 全、都 | 举世皆浊我独清 |
辞 | 推辞 | 辞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言辞 |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若 | 像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如果 | 若入前为寿 |
亡 | 逃亡 | 亡去不义 | 丢失 | 亡羊补牢 |
顾 | 回头 | 顾笑谓沛公曰 | 只是 | 顾吾念之 |
为 | 是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做 | 为击破沛公军 |
三、结语
《鸿门宴》作为一篇文言文名篇,语言精炼、内容深刻,其中的多义词不仅反映了古代汉语的复杂性,也对读者理解文本提出了更高要求。掌握这些多义词的不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人物情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