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核舟记通假字有急用

2025-09-10 04:34:27

问题描述:

核舟记通假字有急用,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0 04:34:27

核舟记通假字有急用】《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说明性散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艘雕刻精美的核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在文言文中,通假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即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在《核舟记》中,也存在一些通假字,对于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核舟记》中的通假字,本文将对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方便查阅和记忆。

一、通假字总结

原文 通假字 解释 出处
诎右臂支船 “屈”的古字,弯曲 《核舟记》
左手倚一衡木 “横”的古字,横着的 《核舟记》
石青糁之 “糁”的异体字,涂染 《核舟记》
其人视端容寂 “端正”的意思,无通假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层”的古字,表示“尚且” 《核舟记》

二、通假字解析

1. 诎(qū)——“屈”

- 在文中,“诎右臂支船”意为“弯曲右臂支撑船”。这里的“诎”是“屈”的古字,表示弯曲的意思。

- 这个通假字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但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2. 衡(héng)——“横”

- “左手指一衡木”中的“衡”,本义是“横”,指水平方向的物体。

- 古代常以“衡”表示“横”,如“衡门”、“衡石”等。

3. 糁(sǎn)——“糁”

- “石青糁之”中的“糁”,原意是“撒”,这里指用石青粉末涂抹。

- 此处“糁”作为动词使用,表示涂染、点缀之意。

4. 曾(zēng)——“层”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中的“曾”,意为“尚且”,表示程度之深。

- 有时“曾”也可表示“曾经”,但在此句中是通假字,表示“尚且”。

三、学习建议

1. 结合上下文理解:通假字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准确判断其含义,不能孤立看待。

2. 积累常见通假字:如“诎”“衡”“曾”等,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应重点记忆。

3.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逐步熟悉通假字的使用规律,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结语

《核舟记》不仅是一篇描写工艺品的文章,更是一篇蕴含丰富文言知识的佳作。了解其中的通假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文言文的学习效率。希望本文能为有急用的同学提供参考与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