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可能使高海拔地区成为野生动物避难所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其影响并不普遍,不同纬度和海拔的温度上升程度也不同。气候异质性是对地球气候模式多样性的研究,也是《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最近发表的研究重点。
中国福建农林大学的关延龙及其同事通过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柯本-盖格气候分类法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了海拔在气候异质性中的作用。后者根据季节性降水量和温度与植被分布的联系,将气候分为热带、干旱、温带、大陆和极地。
此类温度和降水数据来自全球 4,000 多个气象站,时间跨度长达 70 年,自 1952 年开始。地形使数据更加复杂,因为地表粗糙度和海拔会影响地表温度、降水、水文循环、能量预算和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五种气候类型的错综复杂。该项目调查了九个海拔高度,从 0 米到 4,000 米以上,间隔 500 米。
研究小组的主要发现是,香农多样性指数在低海拔地区(低于2,000米)降低,因为那里的温度上升得更高、更快,导致类似的干旱和热带条件在广大地区蔓延。
相比之下,海拔较高(超过 2,000 米)的气候异质性更大,这意味着在最初较冷但持续缓慢变暖的环境条件下,多样性指数持续增加,直到地形高处只剩下小片寒冷气候。
此外,科学家们还利用气候模拟来测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模式的形成,不出所料,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导致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气候异质性明显转变的驱动因素。
这些模拟还推断了本世纪剩余时间的气候异质性,确定了气候变化可能减少的地区,例如北美洲,其平均海拔约为 1600 米,预计平均气温为 14.2°C。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