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毫厘不爽历史典故

2025-11-01 16:33:20

问题描述:

毫厘不爽历史典故,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1 16:33:20

毫厘不爽历史典故】“毫厘不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精确无误、分毫不差。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数学和测量领域,体现了古人对精准度的高度追求。

在古代,人们在进行建筑、天文、历法、军事等活动中,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极高。例如,在修建长城或宫殿时,工匠们必须严格按照尺寸施工,否则就会导致结构不稳定甚至倒塌。因此,“毫厘不爽”不仅是对技术的要求,也代表了对细节的严谨态度。

一、成语释义

词语 含义
毫厘 极小的单位,比喻极微小的差别
不爽 没有差错、完全准确

整体含义:形容做事非常精确,没有丝毫差错。

二、历史出处

出处 内容简述
《后汉书·王符传》 “其言多切直,不尚浮华,务求其实,毫厘不爽。”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会所至,必先正名分,审度量,毫厘不爽。”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毫厘不爽”最初是用于描述人的言行举止极为严谨,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事物精确无误的成语。

三、现代用法

场景 使用示例
科技领域 “这款芯片的精度达到纳米级,毫厘不爽。”
教育考试 “评分标准严格,毫厘不爽,不容马虎。”
建筑工程 “施工过程中,每一处细节都做到毫厘不爽。”

四、文化意义

“毫厘不爽”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它强调了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还是日常生活中,保持“毫厘不爽”的态度,都是成功的关键。

五、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含义 形容精确无误,分毫不差
历史来源 出自《后汉书》《三国志》等古籍
现代应用 多用于科技、教育、工程等领域
文化价值 强调严谨、精确、细致的精神

通过了解“毫厘不爽”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对精确性的重视,并在现代社会中传承这种严谨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