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的立什么意思】“亭亭玉立”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子姿态优美、身材挺拔。但很多人对其中“立”的含义并不清楚,以为只是“站立”的意思。其实,“立”在这里并非简单的“站”,而是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总结
| 成语 | 亭亭玉立 |
| 拼音 | tíng tíng yù lì |
| 含义 | 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姿态优美、端庄秀丽 |
| 出处 | 多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等 |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女性形象,强调其优雅与气质 |
二、“立”的具体含义解析
在“亭亭玉立”中,“立”字并不是单纯指“站立”,而是引申为“挺立、挺拔、直立”的意思。它强调的是身体的挺拔、姿态的端正,体现出一种高雅、端庄的美。
1. 本义:站立
- 在日常生活中,“立”确实表示“站立”,但在此成语中不是这个意思。
2. 引申义:挺立、挺拔
- “亭亭”是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则是像玉石一样端庄、挺拔地站立。
- 整体意思是:像亭子一样高耸、像玉石一样端庄地站立。
3. 文化内涵:优雅、端庄、气质
- 在传统文化中,“立”也象征着正直、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
- 所以,“亭亭玉立”不仅形容外貌,还隐含了内在的修养和气质。
三、常见误用与正确理解
| 常见误解 | 正确理解 |
| 认为“立”就是“站着” | 实际上是“挺立、挺拔” |
| 误用于男性或动物 | 多用于形容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 |
| 看似简单,实则有深意 | 包含了对姿态、气质、修养的赞美 |
四、拓展阅读
“亭亭玉立”最早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于描绘女子的身姿与风韵。如:
> “亭亭玉立,若出水芙蓉。” ——出自《诗经》风格的描写
这句诗表达了对女性美丽与气质的赞美,体现了古人对“美”的独特理解。
五、总结
“亭亭玉立”中的“立”,并不是简单的“站立”,而是“挺立、挺拔”的意思,强调的是姿态的端庄、身形的修长以及整体的优雅气质。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外貌,更是一种文化审美和人格修养的体现。
通过了解“立”的真正含义,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也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与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