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的拼音和意思】“悲天悯人”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世间苦难充满同情和怜悯。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包括拼音、释义及用法说明。
一、
“悲天悯人”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后经演变成为表达对社会不公、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同情的成语。其拼音为 bēi tiān mǐn rén,意思是:对天地间的苦难感到悲伤,对人间的不幸表示怜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在现代语境中,“悲天悯人”不仅用于文学作品,也常用于评价一些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物或行为,如社会活动家、慈善人士等。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悲天悯人 |
拼音 | bēi tiān mǐn rén |
出处 | 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原句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字面意思 | 对天地间的苦难感到悲伤,对人间的不幸表示怜悯 |
引申含义 | 表达对社会不公、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具有同情心、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人或行为 |
近义词 | 同情心强、仁爱之心、忧国忧民 |
反义词 | 冷漠无情、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
三、使用示例
- 他从小目睹贫苦百姓的生活,长大后成为一位悲天悯人的社会工作者。
- 在灾难面前,许多志愿者表现出极强的悲天悯人精神,积极投身救援工作。
四、结语
“悲天悯人”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世界的不完美时,应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关注他人,关心社会。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