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的意思是什么】“薄暮”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文学或诗词中,用来描述傍晚时分的景象。它带有淡淡的诗意和意境,常用来表达一种朦胧、宁静或略带哀愁的氛围。
一、
“薄暮”指的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暗但尚未完全黑下来的时刻。这个词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如古诗、散文等,用以渲染一种静谧、幽远或略带伤感的氛围。在日常生活中,“薄暮”虽不常用,但在描写自然景色或情感表达时,仍具有独特的美感。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词语 | 薄暮 |
拼音 | bó mù |
词性 | 名词/形容词(多作名词) |
含义 | 指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时刻 |
出处 | 多见于古代诗词及文言文中,如《诗经》《楚辞》等 |
用法 | 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色、情感氛围,富有诗意 |
近义词 | 暮色、黄昏、傍晚 |
反义词 | 清晨、黎明、正午 |
示例 | “薄暮时分,山色朦胧。” |
三、拓展说明
在古诗词中,“薄暮”往往与“夕阳”“归鸟”“孤舟”等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苍凉或静美的画面。例如: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 李清照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王维
这些句子中的“薄暮”,不仅指时间,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薄暮”不仅是时间的描述,更是一种意境的体现,是中华文化中对自然与情感融合的独特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