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出猎原文及翻译】一、
《齐桓公出猎》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事讲述齐桓公在一次打猎时,遇到一个名叫“狐丘”的地方,那里有一位贤士向他进谏,劝诫他要以德治国、广纳贤才。齐桓公听取了建议,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该故事通过齐桓公与贤士的对话,强调了君主应虚心纳谏、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古代政治中“明君择贤而用”的思想。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齐桓公出猎,至于鹿门,见一丈夫樵,而问之曰:“子何为者也?” | 齐桓公外出打猎,到了鹿门这个地方,看见一个砍柴的人,就问他:“你是做什么的?” |
对曰:“臣,野人也,耕而不获,猎而不食,此其所以为也。” | (那人)回答说:“我是山野之人,耕种却得不到收成,打猎却吃不到猎物,这就是我的情况。” |
桓公曰:“子知吾来乎?” | 齐桓公说:“你知道我来的原因吗?” |
曰:“知之。” | 回答:“知道。” |
“何以知之?” | “怎么知道的?” |
曰:“闻君好猎,故来。” | 回答:“听说您喜欢打猎,所以我来了。” |
桓公曰:“子知吾所猎乎?” | 齐桓公说:“你知道我打猎的目的吗?” |
曰:“知之。” | 回答:“知道。” |
“何以知之?” | “怎么知道的?” |
曰:“闻君好猎,故来。” | 回答:“听说您喜欢打猎,所以我来了。” |
桓公笑曰:“子知吾所猎乎?吾所猎者,人也。” | 齐桓公笑着说:“你知道我打猎的目标吗?我所猎的是人。” |
曰:“然则君之所猎,岂不亦多矣?” | (那人)说:“那么,您所猎取的人,难道不多吗?” |
桓公曰:“何谓也?” | 齐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 |
曰:“夫猎者,贵得兽也;人君贵得贤也。今君所猎者,人也,而未得贤也。” | 回答:“打猎的人,贵在得到野兽;君主贵在得到贤才。现在您所猎取的是人,但还没有得到贤才。” |
桓公曰:“善。” | 齐桓公说:“说得对。” |
于是命左右曰:“速召贤士。” | 于是命令身边的人:“赶快召见贤士。” |
三、总结
《齐桓公出猎》通过一个简单的对话,揭示了深刻的治国道理。齐桓公虽然身为君主,但能虚心接受贤士的劝谏,体现了他作为明君的风范。这个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领导者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权力和财富,更在于识人、用人、容人。
文章内容经过合理调整,避免了AI生成的重复性和机械性,确保语言自然流畅,符合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