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的成语解释】“天经地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是理所当然、不可动摇的道理或原则。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礼仪是上天规定的常道,是大地运行的法则,后引申为合乎道理、不容置疑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天经地义”多用于强调某种行为或观念是正当且必须遵守的。比如:“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这句话表达的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是理所当然的责任。
下面是对“天经地义”这一成语的详细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天经地义 |
拼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原意 | 礼仪是上天规定的常道,是大地运行的法则 |
引申义 | 形容事情合乎道理,理所当然,不可动摇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某种行为或观念是正当且必须遵守的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无可厚非、天经地义 |
反义词 | 不合情理、荒谬绝伦、违背常理 |
示例句子 |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
“天经地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强调了社会中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行事。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许多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但“天经地义”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强调责任、义务和道德伦理的场合中。
总的来说,“天经地义”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秩序的理解,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礼仪和道德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