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十句名言经典】《左传》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还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理。其语言精炼、思想深刻,许多句子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以下是对《左传》中十句经典名言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
《左传》中的名言大多出自对历史事件的评论或人物对话,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这些句子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对后世的思想、文学、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涵盖了忠诚、诚信、仁爱、智谋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其中十句最具代表性的名言及其含义:
1.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谁能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意指君子应注重根本,根本稳固了,大道自然形成。
3. “夫战,勇气也。”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说明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士气和勇气。
4.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强调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5.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指出如果人民不怕死,统治者就不能用死亡来威胁他们。
6. “忠为令德,非同姓不相及。”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强调忠诚是高尚的品德,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拥有。
7. “天之所弃,谁能兴之?”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表示违背天意的人终将失败。
8.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形容做坏事太多,最终会自取灭亡。
9.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提醒人们要懂得满足和适可而止,才能长久。
10. “国将亡,必多制。”
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说明国家即将灭亡时,往往会制定很多制度,却无法挽救局势。
二、表格展示
序号 | 名言原文 | 出处 | 含义简述 |
1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左传·宣公二年》 | 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能改正,是最好的事。 |
2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稳固,道理自然成立。 |
3 | 夫战,勇气也。 | 《左传·庄公十年》 | 战争靠的是勇气。 |
4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 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
5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如果百姓不怕死,怎么用死来吓唬他们? |
6 | 忠为令德,非同姓不相及。 | 《左传·僖公五年》 | 忠诚是高尚的品德,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具备。 |
7 | 天之所弃,谁能兴之?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违背天意的人,终究难以成功。 |
8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左传·隐公元年》 | 做坏事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
9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知足不招辱,知止不危险,才能长久。 |
10 | 国将亡,必多制。 |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 国家将亡时,往往制定许多制度,却无力回天。 |
通过以上整理可以看出,《左传》中的名言不仅语言凝练,而且寓意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