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府库词语意思】“仓廪府库”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组合,常用于描述国家或机构储存物资、粮食、财物等的重要场所。这一词语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本文将对“仓廪”与“府库”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其具体解释。
一、词语总结
1. 仓廪
“仓”指粮仓,是存放粮食的建筑;“廪”也是储粮的地方,有时也泛指仓库。两者合用,“仓廪”通常用来指代国家或地方储备粮食的设施,象征着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民生保障。
2. 府库
“府”原指官署或贵族住宅,后引申为政府机关;“库”则指存放物品的仓库。因此,“府库”一般指国家或官方机构存放财物、兵器、文书等重要物资的场所,具有管理、存储和调配的功能。
3. 仓廪府库
这一词语组合多用于形容国家或政权的财政和物资储备体系,强调其稳定性和重要性。在古代,仓廪府库的健全与否,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百姓的生计。
二、词语解释表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途/引申义 | 出处/相关文献 |
仓廪 | cāng lǐn | 粮仓,储粮之地 | 常用于指国家储备粮食的设施,象征民生保障 | 《孟子·梁惠王上》:“仓廪实而知礼节。” |
府库 | fǔ kù | 官府的仓库,存放财物之处 | 多指国家或官府的物资储备系统,强调管理职能 | 《左传·宣公十二年》:“府库之藏,不可轻动。” |
仓廪府库 | cāng lǐn fǔ kù | 仓廪与府库的合称,泛指国家的物资储备体系 | 强调国家财政和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 《汉书·食货志》:“仓廪府库,国之大本。” |
三、总结
“仓廪府库”不仅是具体的仓储设施,更承载着古代社会对经济、政治和民生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依然存在,如国家储备、物资管理、财政制度等,都是对“仓廪府库”理念的延续和发展。
通过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表达方式,也能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资源管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