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原文及翻译】《口技》是清代文学家林嗣环所写的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和生动的想象力。以下是对《口技》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口技》讲述了在一个夜晚,一位口技艺人通过模仿各种声音,如狗叫、婴儿啼哭、火场呼救等,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一场“火灾”的紧张氛围。文章通过对声音的细致描绘,展示了口技艺术的魅力与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全文语言简洁生动,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正赶上一家人大摆酒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了一道八尺长的屏风,口技人坐在屏风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拍板罢了。 |
众宾团坐。 | 所有客人都围坐在一起。 |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 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屏风内拍板一响,全场立刻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远远地听到深巷中有狗叫声,接着一个妇人被惊醒,打了个哈欠,她的丈夫在梦中说话。 |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 不久孩子醒了,大声哭起来。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轻声哄着。 |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絮絮不止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不停地唠叨。这时候,妇人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乳头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来不停说话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齐全了。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所有在座的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这是奇妙极了。 |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不久,丈夫的鼾声响起,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止。 |
儿醒,大啼。夫今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 孩子又醒了,大声哭起来。丈夫也醒了。妇人又抚摸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人一边拍一边哄。 |
夫齁声起,妇拍儿声,渐拍渐止,梦中呓语,此起彼伏。 | 丈夫的鼾声再次响起,妇人拍孩子的声音逐渐停止,梦中呓语此起彼伏。 |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 不久,几百个人的大声呼喊,几百个孩子的哭声,几百条狗的叫声。 |
音波杂错,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 声音混杂交错,几百种声音同时发出;又夹杂着几百个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的声音,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不具备。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根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有上百根舌头,也无法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于是宾客们脸色都变了,离开座位,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打颤,几乎想要先逃走。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突然拍板一响,所有声音都消失了。 |
余曰:“善哉!技至此乎!” | 我说:“好啊!技艺竟然达到这种境界!” |
三、总结
《口技》不仅是一篇描写技艺的文章,更是一篇展现语言魅力与想象空间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作者将口技表演的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仿佛置身其中。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口技艺术的赞美,也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