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名言之一,体现了个人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这句话最早出自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之口,他不仅是著名的学者,也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和爱国者。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他是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主张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应服务于现实社会。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际,提出了许多关于治国、安民、教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日知录·正始》一书,原文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意思是:保护国家、维护天下安定的责任,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这句话不仅表达了顾炎武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民众责任意识的重视。
项目 | 内容 |
名言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出处 | 《日知录·正始》 |
原文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提出者 |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
背景 |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顾炎武关注国家命运,强调个人责任 |
含义 | 每个普通人都应对国家兴衰负有责任,体现社会责任感 |
顾炎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近代中国,这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被广泛引用,成为激励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维护民族利益的重要精神力量。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