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物候汉语大词典

2025-08-11 10:27:02

问题描述:

物候汉语大词典,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10:27:02

物候汉语大词典】“物候汉语大词典”是一个结合自然现象与语言文化概念的综合性词汇工具,旨在通过汉语词汇来记录和解释自然界中季节变化、动植物活动及气候特征等物候现象。它不仅是一部语言工具书,更是一部融合了生态学、农学、民俗学和语言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一、

“物候汉语大词典”主要收录了与自然节气、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状态相关的汉语词汇,并对这些词汇进行释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的说明。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人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安排农业生产、制定生活节奏以及表达文化情感。

该词典的内容结构清晰,分类明确,涵盖了从古代农谚到现代气象术语的广泛范围,既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合普通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

二、核心内容表格

词汇 释义 出处/来源 用法示例 文化背景
物候 指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及其表现,如草木枯荣、动物迁徙等 《礼记·月令》 “春分后十五日,雷乃发生。” 古人通过观察物候安排农事活动
东风 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新生 《诗经》 “东风解冻,冰雪消融。” 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
芒种 夏季的节气,麦类成熟,需及时收割 《二十四节气歌》 “芒种忙忙种,夏至稻花香。” 农民根据节气劳作
燕子 春天到来的标志,常被用来象征归家或离别 《古诗十九首》 “燕子不归春事晚。” 民间常用燕子作为季节变化的象征
雨水 春季降雨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淮南子》 “雨水时节,百草生发。” 农耕社会的重要节气
梧桐 常用于描写秋意,象征离别与思念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 诗词中常见意象,表达情感
霜降 秋末寒气渐重,露水凝结成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霜降之后,万物收敛。” 农业收成与储存的关键时期

三、结语

“物候汉语大词典”不仅是对汉语词汇的整理,更是对中国传统自然观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记录。它让现代人能够通过语言回望过去,理解古人如何在四季轮回中寻找生活的节奏与智慧。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乐趣。

通过这部词典,我们不仅能学习到丰富的汉语词汇,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