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望洋兴叹出自哪部典故

2025-08-10 00:38:54

问题描述:

望洋兴叹出自哪部典故,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00:38:54

望洋兴叹出自哪部典故】“望洋兴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巨大事物时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无能为力。这个成语不仅富有哲理,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一、成语来源与出处

“望洋兴叹”最早出自《庄子·秋水》篇。原文如下: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段话讲述的是黄河之神河伯在看到大海之后,感叹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从而发出“望洋兴叹”的感慨。

二、成语释义

成语 望洋兴叹
拼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出处 《庄子·秋水》
含义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用于形容面对困难或强大对手时的无奈与自叹不如。
用法 多作谓语、宾语、定语,常用于书面语中。
近义词 自愧不如、望尘莫及、相形见绌
反义词 自高自大、得意忘形、目中无人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望洋兴叹”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类认知局限的一种反思。它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在现代社会,“望洋兴叹”也可以用来形容在面对复杂问题或强大力量时的无力感,但更多时候,它也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即通过承认自己的不足,来激发追求进步的动力。

四、总结

“望洋兴叹”这一成语源自《庄子·秋水》,表达了人在面对伟大事物时的谦卑与感慨。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我认知和成长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探讨“望洋兴叹”的现代应用或相关故事,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