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东山再起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东山再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失势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地位、权力或事业。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
一、成语来源与背景
“东山再起”最早出自《晋书·王坦之传》:“温(桓温)曰:‘安(谢安)有庙堂之量,不悟其能以才自显,若使东山再起,谁与为敌?’”这里的“东山”指的是谢安隐居的地方——东山,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尤其在淝水之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早年不愿出仕,选择隐居东山,后来被朝廷征召,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业。
二、总结内容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东山再起 |
出处 | 《晋书·王坦之传》 |
意思 | 指人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事业 |
历史人物 | 谢安 |
所属朝代 | 东晋 |
主要事迹 | 隐居东山,后复出辅政,指挥淝水之战 |
成语寓意 | 表达逆境中重新崛起的坚韧精神 |
三、历史人物简介
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便才华横溢,但不愿出仕,隐居于会稽郡的东山,过着闲适的生活,被称为“东山高卧”。直到四十岁左右,他才应朝廷之召出山,担任要职。
谢安在东晋朝廷中担任中书令、尚书仆射等要职,深受皇帝信任。他不仅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在军事上也表现出卓越才能。尤其是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中,他作为东晋的统帅之一,成功指挥了对前秦的战役,以少胜多,挽救了东晋王朝的命运。
四、结语
“东山再起”不仅是对谢安个人命运的写照,也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挫折时,只要保持信念和努力,终有重拾辉煌的可能。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和背后的历史人物,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