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唇亡齿寒”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用来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事物,一旦一方受到损害,另一方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唇 | 比喻国家或个体中的某一重要部分 |
亡 | 消失、灭亡 |
齿 | 比喻另一个相关部分 |
寒 | 冷,引申为受害、受损 |
整体意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二、出处与典故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典故 | 春秋时期,晋国攻打虢国,借道虞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如果虢国灭亡,虞国也难以独存。”后来果然如此,虞国被晋国所灭。 |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用于国家关系 | 中美两国经济紧密相连,唇亡齿寒,任何一方受挫都会影响对方。 |
用于人际关系 | 他们夫妻感情深厚,就像唇齿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
用于企业合作 | 这两家公司合作多年,唇亡齿寒,不能轻易分开。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同舟共济 |
反义词 | 袖手旁观、互不相干、各自为政 |
五、总结
“唇亡齿寒”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表达。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往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相互扶持、共同进退,才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增强对社会互动的敏感度和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