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十二地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是构成中国传统历法和命理体系的重要元素。它们不仅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还广泛应用于占卜、风水、命理等领域。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循环记录时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一、十天干简介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五行属性和阴阳属性,常用于表示时间的顺序和五行的变化规律。
天干 | 拼音 | 五行 | 阴阳 |
甲 | jiǎ | 木 | 阳 |
乙 | yǐ | 木 | 阴 |
丙 | bǐng | 火 | 阳 |
丁 | dīng | 火 | 阴 |
戊 | wù | 土 | 阳 |
己 | jǐ | 土 | 阴 |
庚 | gēng | 金 | 阳 |
辛 | xīn | 金 | 阴 |
壬 | rén | 水 | 阳 |
癸 | guǐ | 水 | 阴 |
二、十二地支简介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们与十二生肖相对应,也用于表示方位、季节、时辰等。地支具有较强的方位性和周期性。
地支 | 拼音 | 属相 | 五行 | 阴阳 |
子 | zǐ | 鼠 | 水 | 阳 |
丑 | chǒu | 牛 | 土 | 阴 |
寅 | yín | 虎 | 木 | 阳 |
卯 | mǎo | 兔 | 木 | 阴 |
辰 | chén | 龙 | 土 | 阳 |
巳 | sì | 蛇 | 火 | 阴 |
午 | wǔ | 马 | 火 | 阳 |
未 | wèi | 羊 | 土 | 阴 |
申 | shēn | 猴 | 金 | 阳 |
酉 | yǒu | 鸡 | 金 | 阴 |
戌 | xū | 狗 | 土 | 阳 |
亥 | hài | 猪 | 水 | 阴 |
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六十甲子)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依次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60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例如: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
每六十年为一个完整周期,因此民间有“六十年一轮回”的说法。
四、总结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时间记数系统,它们不仅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还在命理学、风水学、中医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通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构成了中国古代时间计算的核心框架。
了解并掌握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