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惶意思和来源是什么】“驰惶”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偶尔会出现。它通常用于表达一种紧张、不安或慌乱的情绪状态。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来源,以下将从词义解释、出处分析以及用法举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词义解释
词语 | 含义 | 说明 |
驰惶 | 慌乱、惊恐、不安 | 多用于描述因突发事件或压力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
“驰惶”由“驰”和“惶”两个字组成:
- 驰:原意为奔跑、迅速行动,引申为急促、匆忙;
- 惶:意为恐惧、惊慌、不安。
合起来,“驰惶”可以理解为因急迫或恐惧而产生的慌乱状态。
二、出处与来源分析
出处 | 文献/书籍 | 释义 | 说明 |
《后汉书》 | 古代史书 | “驰惶失措” | 描述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 |
《三国志》 | 古代史书 | “驰惶无措” | 表达战乱或危机中的不安情绪 |
《红楼梦》 | 明清小说 | “心驰惶然” | 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古文观止》 | 古文选集 | “驰惶不宁” | 常见于描写官场或战事中的心理状态 |
从这些文献来看,“驰惶”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心理状态,如战乱、灾难、权力斗争等情境下出现的恐慌与不安。
三、使用示例
例句 | 释义 | 说明 |
“敌军突至,士卒驰惶失措。” | 敌人突然来袭,士兵们惊慌失措。 | 展现战场上的混乱局面 |
“闻此噩耗,他心中驰惶不已。” | 听到这个坏消息,他内心非常不安。 | 描述个人情绪的波动 |
“朝堂之上,群臣驰惶无言。” | 在朝廷上,大臣们都惊慌失措,不敢说话。 | 描写政治环境中的紧张气氛 |
四、总结
“驰惶”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示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惊慌、不安和焦虑情绪。其来源多为历史文献和古典文学,具有较强的语境依赖性。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若在写作中适当运用,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深度。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驰惶 |
含义 | 慌乱、惊恐、不安 |
来源 | 古代文献、史书、文学作品(如《后汉书》《三国志》《红楼梦》等) |
使用场景 | 战争、灾难、政治风波等紧张情境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用于文学或正式文体中 |
近义词 | 惊慌、惶恐、不安、慌乱 |
反义词 | 镇定、冷静、从容、安定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驰惶”虽非现代常用词,但在特定语境下仍能准确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状态,是传统文化中表达情绪的重要词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