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怒目故事来源是什么】“金刚怒目”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神情严厉、气势逼人。虽然其字面意思看似与佛教有关,但其实际出处并非来自佛经,而是源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典故。
一、
“金刚怒目”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原句为“金刚怒目,菩萨低眉”,用来形容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态和性格。后世将“金刚怒目”引申为形容人威严、刚烈、气势逼人的样子。
尽管“金刚”在佛教中是护法神的形象,常被描绘为面目狰狞、威武庄严,但“金刚怒目”作为成语,并非直接来源于佛教经典,而是结合了佛教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比喻手法而形成的。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金刚怒目 |
出处 | 唐代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原文 |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
含义 | 形容人神情严厉、气势逼人;也可指威严刚烈的性格 |
来源分析 | 非直接出自佛教经典,而是结合佛教意象与文学表达形成 |
佛教关联 | “金刚”在佛教中是护法神,形象多为威严、愤怒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人物神态或性格,常见于文学、影视、评论等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人态度强硬、气场强大 |
三、延伸说明
虽然“金刚怒目”在现代常被误认为源于佛教,但实际上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佛教形象的一种文学化引用。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儒释道”融合的特点,也说明了成语的形成往往不是单一来源,而是经过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的结果。
因此,在使用“金刚怒目”这一成语时,了解其真实出处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与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