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穷经意思和造句】“白首穷经”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到了年老时仍然专心研究经典著作,表现出对学问的执着与热爱。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勤奋治学的精神,也带有一种悲壮与坚守的意味。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白首穷经 |
拼音 | bái shǒu qióng jīng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年老志衰,不能复有所为,遂隐居著书,白首穷经。” |
含义 | 形容人到老年仍致力于研读经典,不轻易放弃学问。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学者或文人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尤其强调其坚持与执着。 |
情感色彩 | 带有褒义,表达敬佩之情。 |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学而不厌、皓首穷经、老当益壮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
三、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一生致力于古籍研究,直到白发苍苍还在钻研《易经》,真可谓白首穷经。 | 描述一个人年老仍坚持学习。 |
在那个重视经典的年代,许多学者都以白首穷经为荣。 | 表达社会对学者精神的认可。 |
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每天读书不辍,真是白首穷经的典范。 | 强调其坚持不懈的精神。 |
那些白首穷经的老学者,往往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望。 | 突出其学术成就与地位。 |
四、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中:用于描写人物的坚韧与执着。
- 教育场合:鼓励学生向学者学习,持之以恒。
- 历史评价:常用于对古代学者的赞美与总结。
五、总结
“白首穷经”不仅是对个人学术精神的赞美,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并非一时之功,而是需要一生的坚持与投入。无论年龄如何,只要心中有求知的渴望,便能不断前行,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