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的原诗】“百尺竿头”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它源自佛教禅宗典故,寓意修行者不应满足于当前的境界,而应不断向上攀登。
一、原诗出处
“百尺竿头”的典故最早见于宋代禅宗大师的语录中,最著名的出处是《景德传灯录》中的一个故事:
>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这句话出自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永嘉玄觉禅师之口,意思是:即使已经达到了百尺高的竿顶,也仍需再进一步,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而整个十方世界都包含在自己的本性之中。
二、原诗解析
这句诗虽然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词语 | 含义 | 寓意 |
百尺竿头 | 比喻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或成就 | 表示已有的高度 |
须进步 | 必须继续前进 | 不应停滞不前 |
十方世界 | 泛指整个宇宙 | 强调内在的无限可能 |
是全身 | 整个世界都在自身之中 | 体现佛性与自性 |
三、现代意义
在今天,“百尺竿头”被广泛用于鼓励人们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要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它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也适用于企业、团队乃至国家的发展。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禅宗语录,出自《景德传灯录》 |
原诗 |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含义 | 在已有成就基础上继续努力,追求更高境界 |
现代应用 | 鼓励持续进步,不满足现状 |
哲理 | 强调自我超越与内在潜力的无限性 |
通过了解“百尺竿头”的原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