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恐不及什么意思】“唯恐不及”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担忧或谨慎的态度。它字面意思是“只怕来不及”,引申为“担心事情做得不够快、不够好,生怕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对某件事情的重视程度高,希望尽可能做到最好或最快。
下面是对“唯恐不及”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含义、用法、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唯恐不及 |
拼音 | wéi kǒng bù jí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相与而信,相与而忠,唯恐不及。” |
含义 | 只怕做不及时,担心达不到目的;形容做事非常谨慎或急于求成。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某事的重视或急切心情。 |
近义词 | 惟恐不及、生怕落后、急不可待 |
反义词 | 不以为意、慢条斯理、不紧不慢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工作场合
“他为了完成项目,唯恐不及,加班加点地赶工。”
2. 生活场景
“家长对孩子成绩非常重视,唯恐不及,总是督促孩子学习。”
3. 情感表达
“她对朋友的关心唯恐不及,每次见面都会准备小礼物。”
三、常见误区
- 误用为“害怕错过”:虽然“唯恐不及”有“怕来不及”的意思,但更强调的是“做得不够快或不够好”,而不是单纯害怕错过机会。
- 混淆“唯恐不及”与“唯恐不胜”:两者虽结构相似,但“唯恐不胜”更偏向于“担心无法胜任”,而“唯恐不及”更偏向于“担心做不及时”。
四、总结
“唯恐不及”是一个表达谨慎、急切或重视的成语,常用于强调对某件事的高度关注。在实际使用中,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恰当,避免误解其含义。通过了解它的出处、用法和常见错误,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