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核舟记中的通假字及解释

2025-09-10 04:35:15

问题描述:

核舟记中的通假字及解释,这个问题折磨我三天了,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0 04:35:15

核舟记中的通假字及解释】《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艘雕刻精美的核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造诣。在阅读此文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通假字,这些字在古文中常被用作同音字或形近字来代替本字,理解它们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本文将对《核舟记》中出现的通假字进行总结,并附上详细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文意。

一、通假字总结

通假字 本字 拼音 含义 出处
zhōu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wǎng 无、没有 “罔不因势象形”
弯曲 “诎右臂支船”
héng 横着 “左手扶鲁直,右手执卷末,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注:此句中“衡”为“横”的通假)
和、跟 “与苏黄不属”
liǎo 完全、彻底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了”可通“瞭”,意为清楚)

二、通假字解析说明

1. 舟

“舟”在文中并无通假,但因其常见,特列于此以示对比。它表示“船”,是全文的核心意象。

2. 罔

“罔”本义为“无”,在这里用来表示“没有”,与“无”意义相近。如“罔不因势象形”意为“没有哪一样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形状雕刻成形的”。

3. 诎

“诎”通“屈”,意思是“弯曲”。在文中,“诎右臂支船”意为“弯曲右臂支撑船”。

4. 衡

“衡”通“横”,意为“横着”。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此处虽未直接使用“衡”字,但在类似语境中,“衡”常用于表示“横放”或“横着”。

5. 与

“与”通“予”,意为“给”或“和”。如“与苏黄不属”意为“与苏轼、黄庭坚不相隶属”。

6. 了

“了”通“瞭”,意为“清楚、明白”。在文中,“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一句中,“了”可用于表示“完全”或“彻底”,表达一种清晰的理解。

三、结语

《核舟记》作为一篇文言文名篇,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细节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古汉语中通假字的使用特点。了解这些通假字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表格形式的归纳,读者可以快速掌握《核舟记》中常见的通假字及其含义,从而更好地欣赏这篇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