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22 11:00:05 来源:闽东日报
福安下洋:稻香鱼肥 种养双赢
“稻鱼共生,鱼肥米香。”5月20日,福安市潭头镇下洋村的“稻鱼共生”产业基地,垄沟边水流淙淙,田中稻花鱼追逐嬉戏,几名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笑逐颜开,正在稻田里穿梭忙碌栽插秧苗。
下洋村是潭头镇最偏远的行政村,受地理环境制约,产业基础薄弱,水稻种植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村民致富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村两委提出治穷先治“愚”。村里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并邀请农业专家授课,更新观念,为经营特色产业奠定基础。
2015年,下洋村依托广阔的梯田资源和优良的水质引进特色种养模式——稻鱼共生系统,在水稻田中养鱼。“鱼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这样便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的局面。”下洋村支部书记林建平介绍。
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更缺脱贫信心。为此,村两委组织农户到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进行稻鱼共生实地考察,学习种养技术,解除村民顾虑,并牵头建立百亩稻鱼共生生态系统项目,成立公司及合作社。“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折合成百股认缴出资,村民占股90%,村委占股10%。农户以土地流转、轻度劳务等形式入股,获得收益后,按比例进行分红,形成了“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林建平说,目前村中现有稻鱼共生基地500余亩,共106名农户加入合作社。
“稻田不打农药也不施化肥,生产出来的稻米和鲜鱼都是正宗的绿色食品、生态环保,虽然售价高,但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水田里,贫困户黄阿增正在加固田埂,他告诉记者,现在每个月能领到合作社分发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加上自家种植的橙子和茶叶的收入,也算是奔小康了。据了解,依托稻鱼共生项目,村中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下洋村实现整村脱贫。
发展产业才是长久脱贫计。近年来,下洋村在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管理机制的同时,不断推进“农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去年十月,福安市首届开镰节在下洋村举办,当天共吸引游客5000多人次,同时带动闽东山羊、蔬果、米酒、农家粉扣等下洋土特产销售,推动生态、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业发展。2016年,该村人均收入16669元,村财收入5万元,实现破“零”。
如今的下洋村有水之处皆可养鱼,每当稻花十里飘香之时,便是鱼儿最肥壮之日,稻鱼共生已然成为下洋的一张特色名片。(记者 赵巧红 通讯员 郑祖辉)
大宁网消息(张容声 ) 近日,福安市畲...
大宁网消息(记者 吴宁宁 通讯员 吴新...
大宁网消息(记者 吴宁宁 通讯员 郑文...
大宁网消息(记者 吴宁宁 通讯员 陈小...
大宁网消息(方义) 6月7日,飞鸾边防派...
大宁网消息(记者 吴宁宁 通讯员 朱婷...
大宁网消息(记者 孙丽晶 通讯员 陈锋...
大宁网消息(记者 孙丽晶) 6月6日,宁...
大宁网消息(记者 林珺 通讯员 林超峰...
大宁网消息(记者 吴宁宁) 对制假冒伪...
大宁网消息(记者 林珺) 上周,我市出...